“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重点培育学科简介
2003年,通过校企联合方式,在刘启旺教授等大力帮助下,由栗文义教授、张桂怀和白志强教授级高工等为核心成员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于2005年获批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07年正式招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专注于培养电力专业技术人才的学科专业,2008年获批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
本团队建设始终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电力行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以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引领,依托“电能变换传输与控制”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形成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分析、高压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结合电力行业发展特色和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优势,开展了大规模风电和多种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力系统时的容量配置、优化运行与控制、可靠性和稳定性分析与评估等研究;结合超高压/特高压电力网建设和智能化技术应用,开展了保护特性分析、故障识别与诊断技术、过电压分析与防护等研究。2013年至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7项,校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项目经费共75万元;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及行业高水平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 EI检索4篇。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系列仿真与实验平台,在公司产品和科研中得以应用,对本学科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支撑作用。
目前,本学科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获博士学位3人,校外兼职导师2人。学科带头人栗文义教授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潜心于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横向课题2项,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6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在内蒙古自治区有较高学术影响力。
2013年至今,本学科已培养34名硕士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100%,其中90%以上供职于各电网、发电公司。本学科毕业研究生大都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进步较快,如2011届康利军、2012届徐征宇、2014届李昌陵等。本学科在所有成员共同努力下,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重要基地。